本项目支持现场取票,如您选择自助取票方式购票,请携带购票人身份证在演出前到国家大剧院自助取票机刷证取票,须持票入场。
国家大剧院自助取票机工作时间:
当晚有演出时:9:30~19:30
当晚无演出时:9:30~18:30
法国文学家小仲马看完歌剧《茶花女》后曾感叹:“一百年后,我的话剧也许不会再演出,但歌剧《茶花女》却将永存”。确如小仲马的预言,意大利歌剧巨匠威尔第于1853年创作的歌剧《茶花女》,一百六十多年来,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威尔第以他深切的同情讲述了交际花薇奥莱塔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因社会偏见而遭损害与毁灭的爱情,总能唤起观众的激情。剧中经典的重唱“饮酒歌”,男女主人公的咏叹调“一种幸福”“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等脍炙人口的唱段深得观众喜爱。
2010年,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在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执棒下首演面世,并以上乘的艺术品质和精美的舞台呈现收获了业内外的好评。导演海宁·布洛克豪斯携创作团队,为本剧营造出现实与幻梦交织的浪漫意境,仿佛将观众带回到19世纪的巴黎。
作 曲:朱塞佩·威尔第
小说原著:亚历山大·小仲马
脚 本:弗朗西斯科·玛丽亚·皮亚韦
指 挥:余隆
导演/灯光设计:海宁·布洛克豪斯
舞美设计:贝尼托·莱奥诺里
服装设计:卡拉·瑞克蒂
编 舞:尚俊睿
合唱指挥:焦淼
演出团体: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主演:
薇奥莱塔(女高音):叶卡捷琳娜·巴卡诺娃、周晓琳●
阿尔弗莱德(男高音):石倚洁、扣京●
老阿芒(男中音):廖昌永、张扬●
(注:●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
众家评说:
我已看过世界各地众多版本的歌剧《茶花女》,大剧院版《茶花女》即使与国外最经典的版本相比也毫不逊色。——歌唱家 李光羲
大剧院这版《茶花女》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激动。整个故事如人在画中,安静而感人。它让我看到一种日积月累的修养产生的艺术感。——编剧 邹静之
巴黎社交名媛薇奥莱塔因喜欢佩戴茶花,故有“茶花女”美称。她名噪一时,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偶然结识了年轻人阿尔弗莱德并与他相爱。可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阿芒以坚决的态度恳求薇奥莱塔离开自己的儿子,而薇奥莱塔为了爱人将来的前途以及声誉,忍痛答应了要求后无奈回到巴黎重操旧业。阿尔弗莱德不知内情,在盛怒下当众羞辱了薇奥莱塔。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使得原本就有肺痨的薇奥莱塔生命垂危。至此,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才将实情告诉儿子,后悔不已的阿尔弗莱德赶回薇奥莱塔的身边,而这位苦难、深情的女子也在爱人的怀抱中离开了人世。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0.10—1901.1.27)
意大利作曲家。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意大利歌剧”的代名词,绝不亚于同时期的贝多芬和另一位德语歌剧巨匠瓦格纳。威尔第终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学院作曲训练。他曾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纵观威尔第长达54年的歌剧创作生涯,从第一部歌剧《奥贝尔托》(26岁)到最后一部喜剧《法斯塔夫》(80岁),他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其中 1842年创作的歌剧《纳布科》使他一跃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的推出则成就了“威尔第中期”的三大“黄金歌剧”时代。其中又以《茶花女》最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之后,歌剧《阿依达》在他笔下诞生。这部作品的伟大甚至让威尔第在之后的16年中再没有执笔歌剧,直至《法斯塔夫》亮相在世人面前。该剧的最后一句歌词“这世界就是一个玩笑”,仿佛无意中说出大师即将悄然离开这个世界的谶语,使《法斯塔夫》成为歌剧大师创作人生的完结篇。
海宁·布洛克豪斯导演及灯光设计
德国知名导演、剧作家。曾在米兰小剧场、斯卡拉歌剧院任职,并为罗马歌剧院、马德里皇家歌剧院、汉堡国立歌剧院、东京新国立剧场、帕尔玛威尔第歌剧节、斯卡拉大剧院等剧院和歌剧节执导了包括《茶花女》《蝴蝶夫人》《图兰朵》《麦克白》《奥赛罗》《逃奴》《后宫诱逃》在内的众多歌剧剧目,以及易卜生《海上夫人》、马克斯弗里施《比得曼和纵火犯》等众多话剧作品。1993和2003年,他凭借《茶花女》和《逃奴》分别获得意大利评委会大奖阿比亚提(ABBIATI)歌剧奖,这是意大利歌剧界的最高奖项。
贝尼托·莱奥诺里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师,毕业于马切拉塔美术学院。1992年,他开始参与到导演海宁·布洛克豪斯与舞美设计大师约瑟夫·斯沃博达的合作中,共同制作了众多歌剧剧目。他们为歌剧《茶花女》设计的舞美方案获得了1993年意大利大奖——阿比亚提奖的褒奖,并于2009年10月23至25日在佩尔戈莱希剧院继续上演。自2005年以来,贝尼托开始担任佩尔戈莱西斯蓬蒂尼基金会技术总监一职。
主要作品有:《秘密婚礼》(柏林国家歌剧院,1993年)、理查·施特劳斯的《艾丽卡》(2004年在罗马歌剧院上演)、《米迪亚》(斯波莱托和罗马国家大剧院上演)、《弄臣》(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的威尔第歌剧节上演)等。
薇奥莱塔(女高音):叶卡捷琳娜·巴卡诺娃、周晓琳●
阿尔弗莱德(男高音):石倚洁、扣京●
老阿芒(男中音):廖昌永、张扬●
(注:●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自合唱团成立以来,积极参演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中外歌剧《西施》《运河谣》《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图兰朵》《卡门》《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等五十余部作品的演出,以及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和《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场文艺演出》,国庆文艺晚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等演出,艺术水准广获赞誉。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认为“这个合唱团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的合唱团,他们有着美妙的,和谐的声音,而且训练有素”;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积极策划参与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每年40余场公益演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为广大国内听众奉献精彩演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已经成功到访了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中国的歌剧和合唱事业,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不懈的奉献与精进精神,为最高艺术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凭其出色的国际视野、文化底蕴和艺术创想,他们成为在海内外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
在每年48周的乐季中,他们把标志性的热情、活力和精湛,化为音乐里独有的神采,携手大师创造了无数难忘的现场。作为在歌剧领域经验最丰富、成就最卓越的亚洲乐团,他们缔造了歌剧音乐在中国的全新艺术高度,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有划时代的贡献。
从委约作曲大师,到支持青年作曲家发展,他们促生了众多新作,推动了当代音乐发展,促进了中西音乐交流。他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爱格蒙特》戏剧配乐、马泽尔执棒并亲自改编自瓦格纳歌剧的《无词指环》等唱片录音广受赞誉、屡次获奖。
他们还积极投入艺术教育,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他们曾携手五大洲艺术家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影片,举办数十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近3000万,成为全球乐界典范。作为文化使者,他们多次赴欧洲、美洲及亚洲巡演,是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
吕嘉于2012年接任陈佐湟,成为首席指挥,并于2017年兼任音乐总监。吕嘉在交响乐及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退票/换票规则
入场规则
儿童购票